自会战爆发之日起,上峰布置在一线的作战兵团几乎全部遭受了重创。究其原因,除去日军兵力雄厚、战术运用得当、水上机动性好等因素外,参战部队内部因素也不容忽视。 石门一役,第30集团军之第73军在日军第3、第12两师团夹击下伤亡惨重,正当战事处于胶着状态时,上峰却突然下达了突围命令。 14日晚间,73军各部奉命渡过澧水撤出石门。 为掩护军主力撤退,暂5师领下了掩护任务,他们不顾伤亡疲惫,奋力与敌拼杀,试图以自己的牺牲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怎料日军一部已经先行绕道石门后方,给73军来了个半渡而击,至该军军部与各师、团间的联络顿告中断,各部只能自行夺路突围。 15日黄昏,等暂5师准备撤出阵地时,形势更加危急。突围路线几乎全部暴露在日军轻重火力攻击范围之内,师长彭士量少将以下数千官兵在突围中战死,侥幸生还者寥寥无几,往日清浅如练的澧水河几乎被染成了血色。 后经多方收容,73军还能投入作战的力量也只剩下了16个步兵连及1个机枪连而已,仅为战前实力的一成半。可以说,已经很难再接下来的战斗中有什么作为了。 暖水街一役,也多有遗憾之处,守军虽然成功缴获了日军第13师团的重要作战文件,可惜因为种种原因,相关情报未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