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千清晰记得自己与刘远舟的上一次会面,时间是在南都保卫战烈士追悼仪式后的夜晚,地点是在紫金山庄,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刘远舟当时的模样给杨小千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肢体健全的人将自己禁锢在装有各种电子仪器的轮椅中,以机器人代替自己的四肢,以脑电波代替自己的声带,并宣称身体只不过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容器,一个应该努力挣脱的桎梏。 任谁看了都要毛骨悚然,记忆深刻。 但仅仅在不到两周时间过后,刘远舟又完全换了一个样子,这让杨小千不能不错愕。 眼前这个面带笑容神情揶揄的男人,让杨小千感到熟悉又陌生,这次他送上的茶水不是由机器人递来,也不是由勤务兵递来,而是由他亲手奉上,上一次从他手里接过茶杯还是在远江对尸前指。 那时远救会还没有出现,许多人还没有牺牲,那时的刘远舟行事决断既有雷霆万钧的铁血手段,也有微风细雨的怀柔政策,而不是冷血地拿他人生命做筹码计算得失;那时的刘远舟与人谈判时会讲道理、用策略、耍手段,或许算计得逞后还会私下一人捧着茶壶得意地哼唱几声,而不是直接报出谈判对象的预期底线,然后面无表情地单方面宣布谈判结束;那时的刘远舟,也像其他人一样,会怒,会笑。 就像现在这样,很自然的笑,体现出真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