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治理两河下 赵旉治理黄河,采用了明代水利学家潘继驯的方法,一反历来不断拓宽黄河河道目的是降低黄河水位,这在秦汉等较早的时期还有意义,但到了宋代,河底都比两岸的地面高,即使能将水位降到零,也没有任何用处,反倒会因为水流太缓,而令河水中的泥沙以更快的度在河床上淤积。的做法,却反而收窄河道,这样一来黄河下游水流加,泥沙便不易淤积,甚至还有“束水冲沙”之效。再加上赵旉自从收复关中以后,就一直宣传植被对于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并出台了不少引导性的优惠政策以促进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百姓尽可能地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黄河的含沙量已经开始明显下降,所以此后一直令人头痛不已的“地上河”现象虽然在赵旉的有生之年还未必能有根本性的改观,但至少会有所缓解。同时,赵旉还将后世利用虹吸原理从黄河引水灌溉的方法推广下去,大大增加了北方耕地的灌溉面积,结果虽然大面积的农田被改为牧场或是林地,北方的粮食产量却不降反增了对中国这样自然灾害高的国家,有无灌溉对于农田的产量有着巨大的影响,战国后期秦国的郑国渠建成后,受其灌溉的关中平原的平均亩产提高了数倍之多。后来由于关中人口增加,时人无知,居然填平渠道以增加耕地面积,结果没过多久,关中粮食产量便大幅度下降,沦落到了需要从外地购粮的地步,而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