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巴国侯氏》写作梦想 其实,不管外界怎么说,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官场小说作家。 2008年1月1日,新年钟声在寒冷的黑暗天空中骤然响起,全城顿时热闹起来。我关掉电视,回到书桌前,揉了揉冻得发僵的手指,在键盘上打下一行字:“1993年6月30日,沙州学院里充满了毕业前的离愁别绪。” 从这一刻开始,我迷失于自己虚构的巴国岭西这片热土;侯卫东、张小佳、祝焱、周昌全、曾宪刚、郭兰等人就如我的亲朋好友;闭上眼,我能感受到他们的鲜活面容,能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能嗅到他们的气味,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已经构成了我生活的世界,而且,在近四年从未间断的写作过程中,这个世界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开阔,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参与进来,更久远的记忆被勾起,更深层的情绪被触发,我感到我必须写出侯卫东之外的全部故事。那些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人,那些事,这片热土,这个时代,在虚构与现实之间,已经完全交融,我觉得我必须把它们全部写出来。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甚至自不量力地产生了一种记录时代的使命感,写出我所热爱的这一切:热情洋溢的巴国风俗文化,热火朝天的变革时代,为改变自己命运而热血沸腾的普通人。 我的脑中渐渐地构建出了《巴国侯氏》的写作...